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和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李忠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延长到今年底,并确定了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即将联合印发《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其摆在“六稳”“六保”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李克强总理要求,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要认真研究促进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去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一系列超常规、阶段性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全年共减免缓降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费1.5万亿元,发放稳岗返还1042亿元,支出就业补助和专项奖补资金超1000亿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经济稳定恢复,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春节后迅速铺开“春风行动”、“点对点”输送服务、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专项活动。昨天,我们在上海专门启动了“国聘行动”走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专项活动,确保了就业局势保持总体平稳,实现良好开局。1-4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同比增加83万人;4月份调查失业率5.1%,回落至近年低值。与此同时,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多,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此次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举措,既是贯彻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稳定就业大局的现实需要。主要政策要点包括:
在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期限方面,重点是突出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延续实施八方面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包括,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继续实施以工代训扩围政策,继续发放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继续实施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支持毕业生基层就业和升学入伍,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在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方面,重点是坚持放开搞活和规范发展并重,顺势而为,补齐短板,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包括,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请问国务院此次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的背景和考虑是什么?有哪些调整和变化?
李忠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一系列超常规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有效缓解了企业困难和压力。去年推出这些举措,可以说是真金白银,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有非常大的作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也稳住了就业基本盘。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认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要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的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在梳理、评估去年这些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建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揽子延续实施政策。出台这一揽子的延续政策,一方面,是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需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完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工作,可以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特别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这也是应对不稳定不确定性的需要。随着经济稳定恢复,预计今年我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是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还不稳固,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多,稳就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突出精准性、有效性,把握好时度效,更好地稳定预期。
在政策调整中,重点考虑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和形势需求,充分考虑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归纳起来,可以说是聚焦在三个方面:
第一,聚焦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继续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裁员率标准,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继续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以工代训给予培训补贴,并重点加大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倾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负担,更好地稳定和扩大岗位。
第二,聚焦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对重点群体自主创业或者被企业吸纳的,给予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等。对灵活就业的重点群体,给予一定期限的社保补贴,并可以选择灵活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特别是加大对毕业生的支持力度,稳定基层就业规模,适度扩大升学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第三,聚焦兜牢困难人员保障底线。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继续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困难人员参加培训的,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的同时,给予生活费补贴,切实帮助困难人员缓解生活压力,尽快实现就业。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好就业政策快办帮办行动,提高政策享受的便利化水平,努力确保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确保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当前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越来越多,请问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如何?在支持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根据他们的特点,我们该如何做好技能培训的工作?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 宋鑫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是劳动者自强自立、实现就业的重要方式。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写入了就业促进法,纳入新时代就业方针。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全社会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目前个人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亿人,为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降门槛。对在指定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从事便民劳务活动符合条件的,免予办理营业执照,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
二是强扶持。对自主创业、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其中,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了2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去年,创业担保贷款共发放了1681亿元,为个人创业发放贷款102万笔。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扶持。
三是优服务。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在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和机构开设灵活就业专区专栏,免费发布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招聘。同时,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规范有序的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动态发布新职业,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四是促孵化。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中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重点群体提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免费经营场地,优先满足重点群体个体经营需求。目前,各地人社部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创业载体达到了8800多家,认定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0多家,在提供经营场地的基础上,还通过落实政策、开展创业培训、组织资源对接等举措,扶持初创的实体发展。
下一步,人社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服务供给,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这次国常会“一揽子”政策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请问对兜底措施目前有什么初步的考虑?
宋鑫
灵活就业是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方式,总量达到了2亿人左右。因此,通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兜底保障,非常重要。
目前,人社部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兜底的问题开展研究论证,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制定有关参保服务、转移衔接、兜底保障等具体措施。
新华社中经社记者提问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请问今年会有哪些新的措施?
今年,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政策供给。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导各地科学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延长以工代训实施期限到今年年底,加大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的工作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用工、民办非企业单位用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补贴范围。
二是专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主要是提高培训层次,突出培训重点,把高技能人才培训作为质量年的首要任务。加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加快开展新职业培训。注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一站式”服务,适应岗位需求,强化实操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加强就业重点群体培训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易返贫致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评价力度。
三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组织技能岗位员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通过完善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依托行业协会、跨企业培训中心、职业院校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鼓励更多优秀的企业导师承担带徒任务,建立专职导师队伍。
四是开展稳岗留工送培训专项工作。组织企业对企业职工提供精准化、针对性培训服务,并且免费提供线上培训资源,同时公布针对稳岗留工人员的技能培训项目和相关信息,方便企业和职工选择。
五是组织推动职业培训券试点工作。依托电子社保卡加载职业培训券,帮助劳动者免垫付便捷享受职业培训服务。去年在12个省份52个地市进行了试点。今年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券试点范围。到4月底,已经有14个省份78个地市职业培训券上线运行,共发放职业培训券210万张,预计今年全年职业培训券的发放总量将达到1000万张,使用100万张。
六是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运用大数据、视频监控等措施对培训鉴定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切实强化培训资金监管,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近期,为了加强工作,人社部还举办了“十四五”时期技能人才培养专题培训班,组织近百名从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政策落实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
今年1-4月,全国已经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30多万人次,以工代训630多万人,从实施效果来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于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稳定和促进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CNBC记者提问
第一个问题,关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就业的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和2019年相比,有更多人没有外出工作,请问当地的就业情况,灵活就业占了多少?第二个问题,关于高校毕业生,今年他们有没有特别的支持,或者说和去年相比,有什么特殊的情况?
宋鑫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他们就业创业,关系民生改善、财富创造和高质量发展。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的新高,加之市场供需存在错配,促进就业任务更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针对毕业生求职面临的困难,在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上聚焦发力,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化就业。这些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支持一个强化”:
一是支持企业吸纳,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鼓励更多吸纳就业。同时,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
二是支持基层就业。基层是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一方面,发挥“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示范引导作用,稳定招募规模,加快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等事业单位招聘进度。另一方面,运用学费补偿、高定工资、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毕业生到基层社区、医疗卫生等领域就业。
三是支持自主创业。青年具有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对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毕业生给予倾斜支持,精准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政策。同时,运用社保补贴政策,支持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
四是支持见习培训和升学深造。缺乏经验和技能是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障碍。这方面通过就业见习计划,动员企业提供见习实践岗位,给予见习补贴支持,对见习期未满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剩余期限补贴。通过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提供新职业培训机会,支持毕业生技能就业。同时,提供更多升学深造机会,适度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这方面有关部门也作出了部署。
五是强化就业服务。畅通信息渠道是助力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手段。人社部搭建了常态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政策发布等一站式服务,日均发布岗位近30万个。同时,持续举办城市联合招聘、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推出线上线下行业性、区域性招聘会,目前已推出80场专场招聘,发布毕业生岗位需求超过500万个。
2021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人社部门将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实名帮扶,确保服务不断线。当然,毕业生查询政策服务的信息也可以登录各级人社部门的官方网站,或者拨打12333服务热线,还可以登录求职登记小程序提出需求。人社部门将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一方面,人社部门在千方百计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结合农村实际,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开发了很多岗位。第二方面,各级人社部门也通过省与省之间的协作或者协议,有序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畅通就业渠道。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规模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
近期人社部门印发了文件,对就业扶贫政策进行了延续。请问在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方面,下一步的措施是什么?
李忠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多个重要会议,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对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作出部署安排。人社部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协同发力,将脱贫人口作为优先帮扶的对象。春节前,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推动农民工就地过年、稳岗留工,尤其是将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脱贫人口稳岗留工比例,比面上比例高出17个百分点。春节后,又及时根据新的情况,引导有序返岗,促进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达到了2921万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近期,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就业帮扶专门政策文件,总的考虑是,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同时保持就业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不变,做好促进就业、技能提升“两个强化”,坚持优先帮扶、坚持精准施策,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
第一,引导外出务工。落实新确定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完善对口劳务协作机制。例如上海和云南、贵州进行了对接。同时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优先帮助有意愿的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对已经外出的脱贫人口,鼓励引导企业优先留用,为失业的脱贫人口优先提供转岗服务,全力以赴帮助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当地。这方面,东部地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西部地区也积极配合,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和保障有序外出务工。
第二,促进就近就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更好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重点是做好“五个一批”:一是支持产业发展促进一批。产业带动是根本。二是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一批。这些年,全国已经有帮扶车间3万多家,对就近就地就业起了很大的作用。三是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一批。农民工在东部地区打工积累了资金,也有了一定人脉和经验,开阔了眼界,回来返乡创业,带动当地老乡实现就业增收。四是扶持灵活就业发展一批。五是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文件明确,公益性岗位的数量不减,确保能够和乡村振兴做到有效衔接。
第三,强化帮扶举措。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组织外出务工的中介机构、实现就业创业的脱贫人口全部给予补贴,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纳入就业援助的范围,提供“131”服务,就是一次职业指导、三个适合的岗位信息、一个培训项目。把脱贫人口作为技能提升工程的重点对象,在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或者改造一批技工院校,打造一批培训项目,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为脱贫人口开通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切实维护脱贫人口的劳动权益。
第四,保障重点地区。从全国来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从点上来说,是易地搬迁安置点。易地搬迁后,不仅是有房子住,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能够就业,这是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考虑在安置点培育产业,这样才能让他们稳定在家门口就业,所以需要引进更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加大政府投资建设等重点项目岗位开发力度,按比例安排搬迁群众就业。人社部门将在每个万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或者服务窗口,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广覆盖。
此外,人社部门现在还在推进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品牌这几年发展很快,创造劳务收入超过千亿,带动就业近600万人。比如青海化隆拉面、山西天镇保姆等,这些品牌在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对于提升就业质量、做好和乡村振兴的衔接等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人社部门将把劳务品牌作为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过段时间还要专门开展展示交流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总之,在就业帮扶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社部门将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让他们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