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创立于2000年6月,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并获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下设智能信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国际商务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基础部和思政部等二级教学单位,以及教学督导办公室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公室。学院构建了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土木建筑、文化艺术等大类为主导,融合教育、音乐舞蹈、生物技术、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小类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共计涵盖40个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专业。
2024年,我校继续坚持特色化办学理念,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完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强化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深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截至12月31日,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87.05%。
一、2024年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我校2024年毕业生总数为5104人,具体各专业人数分布如下:
图1:2024年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2024年我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前3个专业分别为建设工程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4.18%/13.81%和11.89%。
2、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在5104名毕业生中,省外生源毕业生为47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25%;安徽省生源毕业生为463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0.75%,总体仍延续了我校一直以来以省内生源为主的情况。
3、2024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校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05%。
二、2024年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掌握2024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校照例在2024年7月对毕业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涉及10个方面的问题,共发放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67%。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做出如下分析。
1、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招聘信息获取的渠道方面,高质量的大型校园双选会及专业性突出的小型招聘、宣讲会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各种第三方网上招聘平台也因其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而越来越受到毕业生的青睐,只是在甄别求职信息的真实性方面仍须加强指导。

图2: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
2、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
关于择业看重因素,在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表示最看重薪资福利待遇的占到36.54%,最看重晋升空间职业发展前景的占28.72%,15.38%的毕业生最关注专业对口和行业内知名度,7.05%的毕业生认为应该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12.31%的毕业生看重工作的稳定性。

图3:毕业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3、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
受就业市场、毕业生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完全对口就业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大部分毕业生也都从事着或多或少与自己专业有关联的工作。从具体专业来看,学前教育、建设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些专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

图4: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
三、2024年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我校通过回访企业、 发送邮件、邀请企业座谈等形式向用人单位发放了关于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用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评价。

图5: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
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入职后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的22.62%,满意的占68.17%,基本满意的占6.98%,不满意的占2.22%。可见我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大多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超过九成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总体满意。同时,用人单位也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学校能强化教学实习、见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知识传授要结合“前沿”,教学方法更灵活多样;希望学校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
四、2024年我校就业创业工作整体情况
(一)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策略,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重点位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为社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主要责任人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就业、创业工作层层落实,体制完善,机制灵活,信息有效畅通。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二)继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在提升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上努力,就业率稳中有进,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稳步提升。
第一、按照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对口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技术需求嵌入教学过程。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选择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制定岗位锻炼,实现学习和企业双向人才交流,打开教学内容和岗位技术需求的隔阂,保证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力。
第二、立足本省,不断寻找就业合作伙伴。随着安徽经济,尤其是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企业入驻合肥,我校抓住机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加强毕业生实习实训工作,不断建立新的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对口就业、优质就业。
第三、实施名企就业战略。选择行业内知名企业作为就业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招生就业办公室按照学校对就业工作部署,分别到上海、芜湖、合肥、淮南等地考察意向合作单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实习、就业做好铺垫。
(三)加强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我校2024届毕业生共有208人获得安徽省人社厅的求职补贴,并且已经按相关要求发放到位,为毕业生求职减轻压力。同时,我校切实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服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定专人负责未就业毕业生统计工作,并适时为其推送招聘信息。广泛发动辅导员,及时联系未就业毕业生,一方面确定学生的就业情况,一方面可以及时为其提供有效就业信息,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多方寻求解决方案。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也不断地通过学院网站、通知、手机短信等方式为他们推送就业信息;各分院也根据各自毕业生就业情况,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确保我们每一位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都能有机会就业。
(四)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把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在正常教学之中嵌入就业、创业培训活动,举办校内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做就业、创业讲座,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激情,丰富学生就业、创业知识,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打下深厚基础。
(五)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共有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11人,其中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7人。专职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人,就业指导师2人,创业指导师1人;兼职教师中中级职称1人,创业指导师1人,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居多。
2024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安徽省的决策部署,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改进校园招聘服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精准帮扶工作,重点关注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确保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校内教育平台,对接行业,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协同育人,持续构建“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断推动我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